印度尼西亚的劳资关系与劳动政策研讨会

11月14日(周五)至15日(周六),JILAF和印度尼西亚工会总联(CITU(KSPI))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共同举办了“劳资关系与劳动政策研讨会”,当地工会领导约100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本次会议以如何构建建设性的劳资关系和如何提高政策设计能力为基础,针对正在议程中的当地社会保障制度、实施时间以及标准等,以在印尼各地的地方三方委员会进行审议的最低工资为主题进行了探讨,与会者们各自发表意见并积极交流讨论。
在第一天开幕式上,共同主办方CITU的Ali Akbar副会长,JILAF的团野久茂专务理事分别致辞。此外,驻印度尼西亚日本国大使馆秘书牧宣彰和联合本部副事务局长安永贵夫等作为嘉宾也一一致辞。Akbar副会长对JILAF的协助表示感谢,并表示印度尼西亚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在建立当中,最低工资额度标准也正在全国各地受到热议,本次研讨会的举办恰逢适宜。牧秘书表示,从跨越以往劳资对立时代的日本劳资关系来看,劳资间的沟通交流尤为重要,本研讨会为理解交流的重要性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接下来,JILAF和CITU双方就两国的劳资关系和劳动问题的现状进行了发表。团野专务理事以“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会运动的社会作用”为题发言,就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求工会在解决劳动高度化和收入再分配问题方面应该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说明,并强调指出,不仅是向政府提出要求,在个别企业里确立劳资协议也是非常必要的。接着,CITU的Rusdi事务局长以“成为世界新经济增长点的印度尼西亚”为题发言,除对工资及社会保障等的现状进行说明外,他表示,在“社会对话”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存在因政府与企业的责任分工不明导致问题无法解决的情况。同时,他还对印度尼西亚的劳动问题及其对策做了相关报告。在提问和意见交换环节,与会代表围绕“扩大组织规模与谈判”、“在原有组织基础上的劳资协议”、“企业利益和适当分配”等的重要性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在各课题的讨论中,联合总研副所长小岛茂以“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概要和课题~社会保障制度与工会的举措~”为题发言,对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历史及现今体系进行了讲述,并着重指出要充分考虑工资与社会保障供给、供给与负担的双平衡,以及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构建制度。接着,印度尼西亚大学的Aryana Satrya讲师(印度尼西亚政府劳资委员会议长)就印度尼西亚的工会决策机制和信息共享流程、工会谈判能力的提高方法等进行了演讲。
研讨会第二天,参加者分为①最低工资、②养老金、③医疗等社会保障整体三个小组分组讨论,参加者提出了各种建议和行动计划。在之后的全体会议上,各组分别进行了汇总报告,JILAF则给予了相关点评。各组的意见如下:①最低工资应以获得一定标准以上的金额为目标,要求提高标准时,需做到有理有据;②养老金方面,不应缩减退休金,即便开始全民投保,也不可降低现行水准;③社会保障方面,行政机构自身对现行制度的内容与解释并未做到广为知晓,因此需要行政机构提高自身能力,需要确立支付标准。对此,JILAF点评说:①关于最低工资的标准,希望在劳资关系的确立过程中,能始终为争取可保障生活的工资进行坚持不懈的交涉;②在保险费负担与税金投入的平衡问题方面,制度设计、支付标准、负担比例与费用率等是应在相关人参与下决定的,希望工会也能提高设计能力;③最近来投资的日系企业,特别是在中小企业易发生劳资纠纷。这应该是企业本身在日本便存在的集团性劳资关系不成熟问题,我们决心在日本国内也再次推进扩大和加强工会组织的工作。最后在Akbar副会长的带领下,全体参会人员用日语“三呼加油”结束了本次研讨会。

日程

日月内容
11/14周五研讨会一天
11/15周六研讨会2天

参加者情形

会议开始(自左依次为

分组会的情景

参会者们